巫姓人口

巫姓的人口41万。

巫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姓氏,在大陆没有进入百家姓前一百名。

巫氏家族自上古时期开始,传承下来,主要聚集地在平阳。也就是说古时平阳是巫氏族人的起源地,大概在现今的山东邹县一带。巫姓族人世居于此。后来也有巫氏族人迁居到全国各地,比如福建和广东两省的巫氏。

巫姓先人从山东迁往江苏,然后从江苏南下到达闽、粤以及东南沿海一带,这些都可以在历史资料中找到清晰的脉络。清朝时巫姓族人又从广东渡海到达台湾,在台湾定居繁衍生息。目前在台湾,巫姓排在马姓之后,汪姓之前,是台湾的第73个大姓。而在最新的全国人口普查中,巫姓排名第249位,在大陆的人口约41万

14亿人口姓氏排名

顺序是:李,王,张,刘,陈,杨,黄,赵,周,吴,徐,孙,朱,马,胡,郭,林,何,高,梁,郑,罗,宋,谢,唐,韩,曹,许,邓,萧,冯,曾,程,蔡,彭,潘,袁,於,董,余,苏,叶,吕,魏,蒋,田,杜,丁,沈,姜,范,江,傅,钟,卢,汪,戴,崔,任,陆,廖,姚,方,金,邱,夏,谭,韦,贾,邹,石,熊,孟,秦,阎,薛,侯,雷,白,龙,段,郝,孔,邵,史,毛,常,万,顾,赖,武,康,贺,严,尹,钱,施,牛,洪,龚。

中国的19大姓是以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%的汉族人口的大姓,2004年排名如下:

1、李姓

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,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.94%。就地区而言,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,一般在8%以上,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%,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,比例仅在4%左右。

2、王姓

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,分布全国各地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.65%,尤以山西、河北、河南最多!

3、张姓

张姓是我国分布很广、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.07%,中国人口第三大姓。尤以山东、河南、河北、四川四省为最多。

4、刘姓

刘姓分布极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.38%,为中国人口第四大姓。北方地区的河北、内蒙古、辽宁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,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%以上。

5、陈姓

陈姓是人口列全国第五位的大姓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.53%,南方地区多陈姓。在台湾、广东二省,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%以上,为省内第一大姓。

6、杨姓

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.08%,在全国分布极广,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。

7、赵姓

赵姓是分布很广、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.29%,为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。

8、黄姓

黄姓分布极为广泛,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.23%,在中国最多的十个姓中排第八位。黄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区,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,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%。四川、湖南、广西、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,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%。

9、周姓

周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之一,分布极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.12%,在中国姓氏人口中占第九位。在长江流域的省、市中,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。

10、吴姓

吴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.05%,位居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位。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%以上,尤以福建为高,约占该省人口5%,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。

11、徐姓

徐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1.73%,位居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一位。尤以河南、山东、浙江最多!

12、孙姓

孙姓是当今常见姓氏,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.52%,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%的十九个姓之一,居第十二位。尤以福建、广东、湖南最多!

13、胡姓

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,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.31%,为中国人口超过1%的十九个大姓之一,居第十三位。四川、湖北、江西、安徽、浙江、山东、湖南多此姓,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%。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%。

14、朱姓

朱姓是当今常见姓氏,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.26%,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%的十九个姓之一,居第十四位。尤以安徽、江苏、山东最多。

15、高姓

高姓是当今常见姓氏,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.21%,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%的十九个姓之一,居第十五位。尤以江苏、福建、广东、江西、云南等地为多。

16、林姓

林姓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.18%,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%的十九个姓之一,居第十六位。尤以福建、广东、台湾三省多此姓,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%。

17、何姓

何姓是中华民族姓氏中常见姓氏,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.17%,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%的十九个姓之一,居第十七位。以四川、广东、湖南三省多此姓。

18、郭姓

郭姓是当今常见的姓氏,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.15%,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%的十九个姓氏之一,居第十八位。尤其以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等省多此姓

19、马姓

马姓是当今常见姓氏,分布很广,尤以我国西北地区最为集中,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1.05%,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%的十九个姓之一,居第十九位,同时也是我国回族大姓。

巫氏起源于何时

姓氏源流巫(Wū)姓源流纯正,源出有一:

在夏朝和商朝时,巫又被分别称为巫祝和巫臣。商代时就有巫臣巫咸和他的儿子巫贤,是当时的占星家。巫人的后代中有以官职为姓氏的,称为巫氏,是今天巫姓的主要来源。据《风俗通》记载说:“凡氏于事,巫、卜、匠、陶是”。巫姓来自于其所从事的职业,“巫师、巫医、卜笙之官。”巫氏为古时之名门贵族,是百家姓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。又《姓氏考略》上说:“黄帝臣巫彭作医,为巫氏之始。”商朝时,巫在朝廷中的地位相当高,大臣巫咸和他的儿子巫贤都是商朝的重要大臣,他们的后人称为巫氏。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中提到:“殷有巫咸、巫贤,汉有冀州刺史巫健,又有巫都,着养性经也。”自汉代以后巫姓之人遍布四海。

得姓始祖:巫彭。据《姓氏考略》载:“黄帝臣巫彭作医,为巫氏之始。”、“殷有巫咸,巫贤,汉有冀州刺史巫健,又有巫都,著《养性经》也。”从上看出,巫氏的始祖,是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世家。开族始祖是巫彭。巫彭是黄帝轩辕氏的大臣,曾奉黄帝之命与相君“处方盛饵,湔瀚刺治,而人得以尽年”,成为中国医学的开创人。上古以来的巫氏家族源远流长,在过去的漫长时间里,主要繁衍于平阳一带,即今山东省的邹城市一带,这个地方本来是周代初期邾国之地,后来变成鲁国的一个邑。由此可知,长久以来巫姓中国人的老家,是在今山东。望族居平阳郡(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)。从《姓氏考略》追索,巫氏的始祖,是黄帝臣巫彭作医。迁徙分布巫姓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,在台湾位列百家姓第八十五位。从上古开始的巫氏家族,几千年来,主要在平阳繁衍。也就是说,古之平阳是巫氏族人的原始源地。历史上,古之平阳有多处。巫姓族人的源地平阳,指的是今山东邹县。春秋时,为邾国之地,后变成鲁国的一个邑,秦时置为邹县。巫姓世居于此,代代相袭。以后播迁到全国的巫氏后人,皆以山东为祖地,这不无道理。从山东而江苏而渡过辽阔的长江,巫氏先人是很早便到达南方的闽、粤一带开基的,因此福建和广东两省的巫氏,也是源系于山东邹县。巫姓先人于明代初迁江苏,然后从江苏南下,移居闽、粤,把巫姓带到东南沿海一带。这种情形,可以在明代历史上找出许多具体的证据来,其中最为显著的可以说莫过于巫子秀和巫子肖两位名人的事迹。延续到清朝时,又有巫姓人氏从广东渡海迁台,在台湾开基立业,繁衍滋长。台湾的巫姓,位于马姓之后,汪姓之前,为台湾的第七十三个大姓。台湾的巫氏始祖,来自广东于清朝前期由粤迁台。严格地说,他们都是上古神医巫彭的后裔。历史名人巫咸:是一位不凡之人。《归藏》载:“昔黄帝将战,筮于巫咸,”《列子·黄帝》:“有神巫自齐来,处于郑,命曰巫咸,知人生死存亡,期以岁月,句句如神。”从记载的业绩,看出他确是一位神巫,料事如神。不仅如此,而且也精通医道。说他作过尧的医生,“能祝延人之福,愈人之病,祝树树枯,祝鸟鸟坠。”这位巫咸,真可谓集医、筮两道于一身了。巫妨:是上古时代一位身兼医、筮两道的著名人物,写下《小儿颅脑经》可据以卜天寿,也可用以判病疾。他传之子孙,再由他的世代子孙相互传授,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幼儿科医学专著。巫凯:明代句容人,刚毅果断,智勇双全,镇守边镇30多年,边务修饬,威惠并行。巫罗俊:字定生(582-664),号青州。罗俊先祖巫暹,东晋末年由山西省平阳郡夏县(今山西省临汾市)避乱到山东兖州,后管福建南平。隋大业(605-617年)间,罗俊随父再迁居宁化。巫罗俊从小刻苦认真学文习武,且富有无私无畏的精神,爱抱不平,互助互爱,常做好事,爱憎分明。他少年有知识、有殊勇、有抱负,而得“文韬武略的少年”的名声。唐贞观三年(629年),天下基本靖宁。巫罗俊这时已是48岁的中年人,考虑到“黄连去长安天末,版籍疏脱”,没有正式建置不行,因此“罗俊自诣行在上状,言黄连土旷齿繁,宜可授田定税”。“朝廷嘉之,团授巫罗俊一职,令归剪荒以自效。”黄连由朝廷批准,于唐乾封二年(657年)有了镇的建首,名为“黄连镇”,结束了“版籍疏脱”的历史。巫罗俊得到朝廷嘉奖和旨令之后,便不再是“山大王”,而是朝廷命官,便可以行使职权,再加上原有丰厚的经济积累,进行大规模的开发,开发的境城东自桐头岭,西至站岭,北自乌泥坑,南至杉木堆。即包括现在清流县境的八分之六和明溪的一部分,约达4000多平方公里,为五十年后建县奠定基础。巫罗俊于唐麟德元年(664年)8月11日,与世长辞,享年83岁。巫子秀:明孝宗弘治年间广东省兴宁县的名士,以英勇绝人而著称。据说,他家居罗岗,跟贼穴很接近,而却独能保卫自己的家乡。有一次,他设下奇略擒到贼首,还亲自把强盗头子给杀了,把首级献给官府,然后请来官兵几乎把强盗剿尽。这么一来,那批强盗当然恨之入骨。有一天夜里竟把巫子秀一家统统杀光了,使得兴宁的老百姓迄今一谈起这件事就会扼腕痛惜不已。巫子肖:明神宗万历年间的新喻知县,广东省龙川县人,出知新喻县时,以孝友谦介而被百姓誉为“青天”。巫氏的名气,也因而在南方各地响亮异常。其他此外,还有战国时期,一位善于卜筮的巫阳。汉代的巫都,曾以其名著《养性经》而传于后世,成为医学上的不朽之作。从巫彭、巫咸、巫妨、巫阳、巫都,都是巫姓先祖,又同是中国伟统医学的祖宗。由此可知,巫姓先人一开始就与中国的传统医学紧紧连在一起的。郡望堂号1、郡望郡望

平阳郡: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,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。2、堂号堂号

巫姓的主要堂号有:“平阳堂”等。

巫姓的迁徙分布

巫姓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,在台湾位列百家姓第八十五位。

从上古开始的巫氏家族,几千年来,主要在平阳繁衍。也就是说,古之平阳是巫氏族人的原始源地。历史上,古之平阳有多处。巫姓族人的源地平阳,指的是今山东邹县。春秋时,为邾国之地,后变成鲁国的一个邑,秦时置为邹县。巫姓世居于此,代代相袭。以后播迁到全国的巫氏后人,皆以山东为祖地,这不无道理。从山东而江苏而渡过辽阔的长江,巫氏先人是很早便到达南方的闽、粤一带开基的,因此福建和广东两省的巫氏,也是源系于山东邹县。巫姓先人于明代初迁江苏,然后从江苏南下,移居闽、粤,把巫姓带到东南沿海一带。这种情形,可以在明代历史上找出许多具体的证据来,其中最为显著的可以说莫过于巫子秀和巫子肖两位名人的事迹。延续到清朝时,又有巫姓人氏从广东渡海迁台,在台湾开基立业,繁衍滋长。台湾的巫姓,位于马姓之后,汪姓之前,为台湾的第七十三个大姓。台湾的巫氏始祖,来自广东于清朝前期由粤迁台。严格地说,他们都是上古神医巫彭的后裔。